服装行业的困局由来已久,能够走出来的寥寥无几。
一年多前,拉夏贝尔大股东爆仓,债务危机蔓延下,这家号称中国版ZARA落寞地走下了“神坛”。
作为国内首家“A+H”股的服装上市公司,拉夏贝尔曾经是何等的风光。
从A股上市到被“ST”,拉夏贝尔只用了三年。这几年的时间里拉夏贝尔并没有做“错”什么,它只是犯了大部分服装企业都会犯的错误——疯狂扩张。
数据统计,2012年到2017年这五年时间,拉夏贝尔的门店从3340家疯狂扩张到了9448家。疯狂的开店给公司带来了大量的营收,账面上增加的数据,给公司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好处。
但是,在公司的边际效应下,它的扩张并没有让公司利润一直增加。
拉夏贝尔创始人、前董事长邢加兴曾经说过:“发展中的公司是停不下来的,国内消费市场每年都是20%多的增长,如果不开新店就意味着倒退。”
2018年,拉夏贝尔营收破百亿,但净利却出现了首亏,不到一年的时间里,邢加兴多年建立的百亿服装王国便走到了尽头。
2020年6月,拉夏贝尔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,而公司也走上了“卖吊牌”求生的道路。
作为一个周期性行业,服装行业总是给每一家企业出着不同的“难题”。
曾经风靡一时,市值超过800亿的服装龙头海澜之家,如今也站在了进与退的边缘。
在海澜之家身上我们也能看见拉夏贝尔的影子。
同样作为模仿起家的服装行业龙头,在其发展的历史轨迹中,我们总能抓住某些规律。
十多年前海澜之家董事长周建平曾去日本考察,在考察的过程中他被优衣库极简主义的设计所打动,回国之后将三毛集团更名为海澜集团,并创办了海澜之家,正式进军男装市场,旨在打造“中国版的优衣库”。
创立之初,凭借着独创的“轻资产”模式很快打出了一片天地。
相比于其他的服装企业,海澜之家自己不设立工厂,而是依靠代工工厂代工,他们的服装设计则是由供应商的设计师提供。而海澜之家则只需要评估时下流行的款式,在进行下单。
门店上,海澜之家则采用直营和加盟两种方式,数量上加盟店占据了大多数,同其他服装企业的加盟店不同的是,海澜之家的加盟商并不参与门店管理,加盟商只需要给海澜之家管理费用,而具体的商品投放、门店管理、经营方式等工作全部是由海澜之家进行标准化管理,甚至连门店选址也都由海澜之家确定。
从某种程度上海澜之家加盟商更像是一个投资者,加盟商甚至也不用为库存滞销承担风险。
凭借着这套“轻资产模式”,海澜之家开始狂飙突进,截止2020年上半年,其门店达到了7241家。
周建平曾经说过:“海澜模式很成熟,别人很难学,学不来就是能力不足。”
2013年,海澜之家的股东大会上,董事长周建平用豪迈的语气喊道:“我要和优衣库拼了!”
七年去过了,那个曾经号称“男人衣柜”的品牌不仅没有追赶上优衣库,反倒自身的业绩出现了暴跌。一方面除了疫情方面的原因,另一方面海澜之家的存货也是很大的原因。
根据海澜之家半年报显示,海澜之家存货规模达到了82.2亿元,占流动资产总额的41%,庞大的存货让海澜之家背上了沉重的负担。其中不可退存货还面临存货减值、库存积压的问题。为此,海澜之家还专门成立了“海一家”来处理滞销商品,但效果却并不显著。
事实上,海澜之家的存货的问题也不是今年才有,从2013年三季度开始,它的存货就从4.6亿跳至45亿,并且其后每年都有所增加,最高时达到了95.8亿元。
巨大的存货犹如一颗悬在头上的“雷”,并且在近几年里,海澜之家一直增收不增利,这点许多老牌的服装企业也都曾经历过,比如暴雷的贵人鸟。
一位服装的业内人士曾经说过:“库存是条生命线,一旦动销、商品周转率差、库存积压,有可能是毁灭式的影响。”
截止最近一个交易日收盘,海澜之家的股价仅有6.23元,市值269亿,尚不足巅峰时期的三分之一。很显然,市场也在用脚投票。
如今,库存已经成了海澜之家无法忽视的问题,2017年海澜之家不可退货存货为24.56亿元,2018年猛增至43.24亿元,2019年维持在42.53亿元,但2020年仅上半年就已达到了39.86亿元。这说明上游供应商不愿意承担尾货的意愿越来越强烈。
可以预见的是,如果海澜之家解决不了存货问题,那么它未来大概率会步拉夏贝尔的后尘。(千寻专栏 侃见财经)
关键词: 服装